林徽因的抢救景泰蓝小组
47岁林徽因逛古玩市场,一位摊主拉着她哭:求你救救它,它快要绝根了!1951 年,47 岁林徽因和丈夫逛古文化市场时,盯着一只花瓶看了几秒钟。这时,摊主突然拉住她哭:“你一定要救救它,它快要绝根了。”没想到,几天后,竟有一群人求她:“求你救下它,它不能这样失传!”此时,林徽因刚结束国徽的设计工作,正打算好好休息一番。但她没想到,在逛古文化市场时,又遇到一项繁重的工作——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。在一个很普通的旧古玩摊上,林徽因一眼就相中的一只花瓶,摊主看出林徽因是个识货的人,便向二人介绍起来。原来,它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花瓶,在别处几乎看不到。由于时代发展的原因,这“老天利”老字号也快要倒闭了。摊主很痛心,这么好的工艺,流传了几百年,现在竟然要绝根了。于是,他哭着向林徽因哀求:“求你,救救他吧!”林徽因拖着病体,强撑着老人讲完景泰蓝的处境。回到家中,她看着眼前精美绝伦的花瓶,立刻做出一个重大决定。她和丈夫商量,在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成立一个美术组,抢救这病危的景泰蓝。其实,当林徽因听老人讲述景泰来的时候,梁思成就知道,妻子不忍心这优秀的工艺“绝根儿”。图片
说干就干,林徽因不顾病体,迅速从原国徽组挑选几个得力干将,成立抢救景泰蓝小组。林徽因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景泰蓝的历史:景泰蓝,正名“铜胎掐丝珐琅”,在明朝时期,它的工艺技术制作达到顶峰。它和雕漆、玉器、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。林徽因还强调,景泰蓝是国宝,一定要保护这一艺术工艺,让它传承下去。为了深入了解景泰蓝的生产工艺和现状,林徽因带着一行人,花一天时间,找到了几家生产景泰蓝的小作坊。他们很惊讶,这些作坊只有三五个老师傅,破旧不堪的小炉灶,而精美的景泰来就出自这里。林徽因向他们说明来意,并表明身份。没想到几位老师傅哭着说:“你一定要救救景泰蓝,它不能这样失传啊!”这些老师傅的支持和信赖,让林徽因的工作进展很顺利,也知道景泰蓝的发展瓶颈和问题:小作坊生产、图案单调、艺人后继无人、产量低,没销路、缺乏竞争力......找到问题的根源,接下来就是怎么解决了。此时,林徽因病得很严重,没说一会话,就要歇息很久。所以,她只能做好安排工作,做最核心的任务。首先,她找来大量优秀的装饰图案,从中找出适合景泰蓝的设计。接着,让学生们把这些画出来,送到作坊给老师傅品评。最后,再拿去试制。为了更好地了解景泰蓝的工艺,提出发展思路。林徽因强拖着病体,和学生们一起来作坊研究。从掐丝、点蓝、烧蓝到磨光、镀金,每一个流程,她都亲自参与。皇天不负苦心人。一批批新的产品被试制成功,传统的景泰蓝工艺,再次散发出迷人的光辉。图片
后来,我国还把景泰蓝作品当做礼物,送给来访问的客人,他们纷纷交口称赞。如今,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在飞速的发展,从之前的几个品种,拓展到了上百个品种。在林徽因的推动下,景泰蓝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工艺产品。感谢林徽因用病弱的身躯,和对文化的保护精神,让景泰蓝重生,得以流传至今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